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RCEP再解讀




這一篇又是長文(未免多階層項目符號在臉書上閱讀困難,我有把文章轉成圖檔),收集了我認為值得參考的資料,整個分成幾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一篇針對唐湘龍、陳鳳馨對RCEP的第一階段解讀整理,連結如下:https://reurl.cc/ldbYY6

第二部分則是唐湘龍跟陳鳳馨在雅虎TV的風向龍鳳配的對談,這一隻影片主要是針對11/19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所透露的關於中國簽署RCEP後,繼續想推動的區域貿易方針的說明。

第三部分,則是陳鳳馨(陳文茜)訪問知名外資分析師楊應超,就大陸半導體在中美貿易戰內的困境,做基礎的解讀。

第四部分則是,附上ptt投資版高手的一篇文:大盤扣除台積電市值10年回顧。

第五部分則是我自己的想法,說明我為何選取這些資料。廢話不多說,那就開始吧。

第二部分:陳唐兩人解讀大陸「簽RCEP後」的區域貿易方針

1. 支持香港儘早加入RCEP。

i. 推動香港入RCEP是早在大陸規劃裡面,不過不是同時加入,以免造成大陸與香港政治地位上是對稱的概念。

但這件事凸顯了香港的一國兩制還在,除了政治以外,大陸無意去摧毀香港在WTO框架下作為一個獨立關稅領域的經濟獨特性。

ii. 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是用關稅領域而非政治主權的觀念去接納會員,台灣也是用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加入WTO。

iii. 香港不是主權國家,但是個獨立經濟體。

iv. 這個消息反應的事是,大陸在確定香港主權,屏除境外勢力後,其實沒有打算進一步改變香港現況。

v. 香港能進入RCEP對香港是一大利多。

vi. 唐湘龍認為,RCEP就好像1952年出現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在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概念下推展了不到五十年,最終出現了歐盟這樣單一貨幣和撤除邊境等多國幾乎等同一國的現況。

在他看來,RCEP的二十個章節裡面中的很多個章節,是一種「主權交付」的動作,每個會員國彼此交出了一部分主權。像是智財權、自然人、商業標準、通訊、電子商務,都涉及到主權讓渡的問題。

例如,通關這件事、會計師、律師的認證、電子商務裡面的消費者保護等,都是一個國家的內政範圍,但是在RCEP裡面都有談到並且明確規範,所以在簽署這份合約的同時,就等於交出了一部分自己國家的主權。

vii. RCEP看起來就像是個亞洲國家的身分證,如果順利運作一二十年,恐怕會形成,沒有加入RCEP,就不要說自己是亞洲國家的狀況。

viii. 要達成這樣大範圍,超越簡單貨物貿易關稅的協議,最重要的是一個「信任」,在簽署這個當下,表示彼此有了一定的信任,簽署以後,更要努力的去找出維持這個信任的運作機制。

2. 大陸在RCEP簽署以後,將加快推動中日韓貿易協定談判,打造RCEP+自貿協定。

i. 中日韓三國發展水平在RCEP十五國裡面是最高的,因此雖然已經有了RCEP做基礎,但是還必須在這個基礎下,往上擴增,才能觸及更高階產業的領域。

ii. 過去中日韓的自貿協議談判有諸多因素,例如產業競爭以及過去歷史,不很順遂,但是在簽訂RCEP以後,有可能加速。

iii. 一旦談成,不但將為RCEP樹立一個更高的標準,還象徵了中國解決了周邊政治問題,可以避開美國的壓迫與入侵。

iv. 亞洲版的門羅主義,屏除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讓整個亞洲的政治經濟能夠獨立自主。(之後他在其他影片直接稱之為亞洲主義,而非亞洲版門羅主義,並作出定義上的區別,不過這邊就不說了。)

3. 對加入CPTPP持開放積極的態度。

i. 從圖一來看,中國只要再說服四個國家,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魯,就可以加入CPTPP。

ii. 習近平在2014年APEC裡面提出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在APEC設立反貪腐處,提倡整個區域性的反貪,一個是亞太自貿區,都緊扣著亞洲區域的統合。

iii. 圖一裡面兩個大圈圈外面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台灣,所以除非美國願意重返CPTPP,不然在貼美國這麼緊的狀況下,台灣拿什麼條件去參加CPTPP?

iv. 中國現在對國際事務的態度跟以往的共產威權國家不同。中國現在把意識型態放得很低。例如對氣候變遷的議題,連反中的紐約時報都在這個時候特別寫一篇專文,強調拜登如果想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取得成績,必須跟中國合作。

v. 但台灣官員的意識形態還停在冷戰老骨頭狀態,把中國大陸跟舊蘇聯一直切割不了,這會造成觀察上的落差,判斷上的失準。

vi. 中國不像舊蘇聯,會鎖國,反而是加大對世界開放的力度,而這一年裡面,世界的資金也紛紛湧入大陸,許多金融機構也紛紛到大陸設點。

第三部分:陳鳳馨(陳文茜)訪問楊應超解讀大陸在半導體產業的困境

影片連結如下:

摘要如下:
1. 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發現了自己在半導體領域上,幾乎不堪一擊,有極大的危機。
2. 半導體進入的三階段障礙:

i. IC設計的軟體被美國箝制:

a.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可以說是「IC設計」之母,如果沒有EDA軟體,就無法做IC設計。

b. 現在全球EDA市場,幾乎被Synopsys、Cadence 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三家公司壟斷。大陸的EDA公司雖在小區塊有成就,整體還是不夠完整。

c. 只要美國在這塊下禁令,沒了設計軟體,就不能做設計。

ii. 半導體生產器材被美國箝制:

a. 最重要的一台機器,叫做光刻機,現在只有一家荷蘭公司ASML,做得比較好,產量很少,所以連台積電跟三星都要入股,才可以有優先權取得機台。

b. 半導體整個製造過程有兩三百個,每一個步驟都牽涉到不同的機器,現在全球主要的五大半導體器材製造商,分別是為應用材料(AMAT)、艾司摩爾(ASML)、東京威力科創(TEL)、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其中AMAT、柯林研發跟科磊都是美國公司。

iii. 半導體製程的know-how累積:

a. 半導體製程的know-how就好像老師傅的經驗,沒有這些經驗,良率就會低到不可思議。

b. 光是調機器、找錯,不但要有極高素質的專業學識,還要多年累積試誤而來的經驗。

c. 這些know-how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知道全部,所以不是只要挖一個人、十個人就可以解決的。

3. 個人補充:

i. 楊應超在接受陳文茜、陳鳳馨訪問的時候,講的內容大致差不多,有一堆大陸網友拿他說大唐電信是華為的前身這件事開噴,不過我覺得一點點小錯誤,不會掩蓋他提供資訊的可貴性。

ii. 我個人得到的相關資訊,跟楊先生講的其實差不多。不過看起來不管大陸台灣,不管是不是有專業知識,只要一提到國家民族,就很多人腦袋開始發熱。

iii. 這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上遭遇到的困境,在我看來會成為大陸希望藉著RCEP的成形跟加入CPTPP來擺脫歐美勢力在亞洲橫行,躺著剝削亞洲人的一大阻力,所以我特別將這段訪問擺進來。(註一)

第四部分:ptt投資版的一篇文:大盤扣除台積電市值10年回顧。

文章連結如下:https://reurl.cc/VXZWqY

這篇文章很有趣,剛好可以跟第三部分做個反射性對照,大陸的缺陷,剛好就是台灣的優勢。
看起來好像是天作之合。

但是,事在人為。

是天作之合,還是互相毀滅,其實最終都得看人心所向,給你一手好牌,你不見得可以打出勝利,而這就是民進黨以及兩岸的現況。

講得比較膚淺但讓人容易理解的話就是:

大陸現在就差台積電,而台灣現在則是只剩台積電。

第五部分:個人心得

1. 我特別要把唐湘龍的分析擺上來,主要是想講幾件事:

i. 從大陸支持香港加入RCEP這個動作可以知道,經濟部長王美花說要加入RCEP必須承認一國兩制,這是假的。

因為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中共對現在世界認知的清晰度,遠勝台灣政客。這個認知就是,這世界上現在有「兩種主權」,一種是傳統的政治主權,一種則是經濟主權。

ii. 在經濟與科技導向為主的國際社會裡面,過去陳舊的主權概念不能夠再精準適用。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遷就不可逆轉的國際經濟互動,在這個前提下,兩岸的矛盾關係本來可以更易找到解答。

所謂解答就是唐湘龍在影片裡面說的「主權交付」。

這樣的行為在單個國家對單個國家之間,不容易達成,但在區域聯盟裡面,因為有第三國的存在,以多邊架構達成各取所需,以此換彼,就容易弭平雙邊之間的矛盾。

iii. 從大陸支持香港加入RCEP的舉動可以知道,現在中國大陸求取的是在「不改變政治現況」下,願意屈就「經濟現實」。

因此,大陸對香港,是維持一國兩制,對台灣則是九二共識,只要香港與台灣不片面改變這個現況,中國大陸顯然是願意以經濟共榮、科技共享的態度來面對香港與台灣。

iv. 其實RCEP現在的內容,就等同當年的兩岸服貿,因此如果當年兩岸服貿簽署成功,台灣自然可以順理成章的加入RCEP。

反過來說,從RCEP的簽署來看,即使當年台灣不簽署兩岸間的服貿,如果想加入CPTPP或是RCEP,最終也得遭遇各種當年抹在兩岸服貿上的各種「禍患」。

v. 簡言之,台灣綠營政客,正在用蒙蔽事實的方法,來去搞島內民粹,所以才會造成國民黨用中華台北參加WHA,就是賣台,但是民進黨用中華台北參加APEC就是愛台。

vi. 這個被民進黨蒙蔽的事實就是,國際之間對「國家主權」的認知,正隨著時代有極大的改變。

中華民國雖然沒進入聯合國,大陸雖然是一中框架下的主要代表,但是因為國際之間對國家主權的處理態度已經與舊時代不同,因此只要不執著「虛名」,反而可以在國際間得到更厚實的「類國家」待遇。

2. 對RCEP兩極化的反應,其實都源自於對中國大陸政權的愛與恨,愛者當然會擴大RCEP的好處,而恨者,則是把RCEP的壞處全都挖出,例如RCEP會造成中國大陸低端人口失業狀況更嚴重之類的。

這些好壞之辯,已經很多高手講過,我就不多說了。這邊,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講RCEP的好與壞,那就是,歐美各國的影響:

i. 正如唐湘龍分析的,RCEP的建立,其實跟歐盟有相同的展望與未來,但不要忘記,不管是美洲區域經濟體或是歐盟的成立過程,都鮮少外力介入。

ii. 如果RCEP的未來越是美好(尤其是對中國的未來),美國或是歐洲白人國家,越是難以坐視。

iii. 我是甚為憂慮,在未來弭平RCEP會員國之間的心結,實際運轉RCEP內容的長路上,西方國家會因為要防止「亞洲崛起」以及「中國崛起」,而暗中動手腳。

3. 在民進黨想辦法要淡化RCEP對台灣的影響噁心大內宣下,我看到了台灣綠營無腦支持者跟政客的至死不悟:

i. 首先,這些人最喜歡拿台股現在一萬三來粉飾太平,資通以及電子產業好棒棒來說嘴。但其實扣掉台積電以後,台股根本很貧弱,扣掉電子通信產業以外,台灣的經濟以及產業能力,根本只差最後一根稻草就會完蛋。

這種生於幸福的喪盡天良,也不是今天才有。當陸客不來,他們就高呼好棒棒,至於觀光業者的苦,他們只會用鼻子出氣,假裝看不到,甚至還會說:那就學英文、日文招攬高端客戶啊。

這種堪比晉惠帝的無良無腦言論,真的讓我對台灣的未來很擔心。

只有電子產業卻沒有「任何其他產業」的台灣就在這些無良井蛙的歡呼聲中,一步一步用鎖國仇中這些虛無政治爭鬥建構完成。

ii. 這邊有黃暐瀚打臉梁文傑議員以民進黨中央廚餘那套瞎說來辯解RCEP不重要的影片,請自己參考:

簡單說,RCEP果真不重要,那CPTPP也不重要,那何必爭取加入CPTPP?

iii. 當以後RCEP經濟體之間的邊境隨著一帶一路中的泛亞鐵路真的消失,且整個亞太地區也出現類似歐盟的「亞元」時,台灣人就等著到越南當外勞吧。

4. 亞洲崛起與歐美白人帝國主義之間不可相容:

i. 雖然在二次大戰之後,西方帝國主義看起來逐漸退卻出殖民國,但其實歐美國家透過科技與經濟先行一步的優勢,奴役亞非國家的醜樣卻從來沒有消失過。

ii. 「美式民主」那種超乎人性之惡的自由之所以能夠運轉,正式有賴於這樣的壓榨。

iii. 而現在,如果中國崛起、亞洲崛起,美國這種用「榨乾整個世界」來填補自己國內政治制度效率極低的紅利就會消失,美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iv. 如果只要靠高科技業就可以完美一個國家,那川普為何會在美國興起?同樣的道理在台灣一樣適用,假裝只看科技產業30%就業人口的惡劣思維,會讓政治判斷失去準確,進而造成禍患。

v. 將來台灣最大的挑戰就是,不要變成歐美白人帝國主義在亞洲最後的據點,甚至成為歐美白人帝國主義企圖擾亂亞洲崛起的幫兇,否則台灣的未來,真是不敢想像。

半導體產業現在是大陸的軟肋,而這個部分,卻剛好是台灣的優勢。雖然很多大陸人不願意承認,但你即使橫練金鐘罩第九層,只要有一個罩門死地,就有機會被攻破,更何況台灣掌握兩個大陸的死穴,一是半導體,一個則是兩岸內戰的歷史糾葛,這兩點,可以讓美國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更關鍵的是,民進黨是從幸福中誕生的智障跟瘋狗,完全不知道玉石俱焚這四個字怎麼寫。

這兩個死穴,台灣自己都無法使之對大陸有傷,但當民進黨願意把全台灣人民的性命押來當美國的槍時,很多事便會不一樣。

vi. 希望民進黨以及其支持者,不要低賤到寧當白人狗,不當亞洲人。

註一:這邊附上一個大陸人在yt的影片,這影片作者的態度對台灣是敵對的即使如此之人,也無法否認十年內,恐怕很難超越台積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你真的認識社會契約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