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星期四

聖王愚民以利民,政客愚民以利己


NCC跟綠營針對中天是不是應該續行換照這件事,一直用一件事,來證明中天很爛,不應該續行換照,那個證據就是所謂的「對於特定人物報導比例過重」。

根據NCC自己每個月出版的「電視新聞報導觀測報告」裡面提到:

按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第2項規定:「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本會近來迭獲民眾陳情電視新聞報導,對於特定人物報導比重不一,恐有破壞新聞強調「公平」、「平衡」等專業原則,致生傷害台灣民主社會之虞……為有效監理電視新聞內容表現……爰提出本觀測分析報告。

我查了一下,在2019年初以前,NCC似乎是沒「出」過這種「電視台是否有對某個特定人物報導比例過重」的觀測報告。

看起來這是為了解決「特定新聞亂象」的新業務,真是用心良苦。

不過,這件事卻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有名,叫做「朝三暮四」。

只要熟悉中文的人,大概都知道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出自於《列子。黃帝篇》以及《莊子。齊物論》。

大概是說:

有個很喜歡猴子的老人,在家養了一群猴子,但是因為家窮了,必須限制猴子的飲食,但是又恐怕猴子會吵鬧,於是就先跟猴子說,我給你們吃橡栗,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夠嗎

猴子們聽到食物減少了,都吱吱亂叫,過了一會,老人又說:「那這樣給你們早上四顆,晚上三顆,夠嗎?」

猴子們聽到早上多一顆,就都高興得趴在地上了。

大部分人看到這個故事都會覺得這養猴老人是個騙子,猴子是智障,所以朝三暮四是在講智障被騙子晃點得這麼簡單的故事。

不過,事實不然,《列子。黃帝篇》裡面對這個故事下的結語是,

『物之以能鄙相籠,皆猶此也。聖人以智籠群愚,亦猶狙公之以智籠眾狙也。名實不虧,使其喜怒哉。』

這句話的白話翻譯是說,能用智巧之術來攏絡愚者的事務,都是像這個故事講的。聖人以智慧攏絡愚昧的群眾,就如同養猴老人用智巧來攏絡猴子們。

雖然事物實際上沒啥變化,但其鋪排、陳述技巧,可以讓人民高興或是憤怒。

同樣的段落在《莊子。齊物論》是說:

『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所以朝三暮四的故事真諦是在「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

也就是巧施智謀,掌握愚民的情緒。因此朝三暮四要完整的條件是:

一、有愚民存在。

二、有智計。

而這個智計是,把一個大事件(例如一天吃栗子總量)中的小事件(例如,早上吃幾顆栗子)凸顯出來,蓋過整個大事件。

也因此,可以達到,整個大事件,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卻因為巧施智計的緣故,讓底層知識不夠的平民百姓,高興或是憤怒。

「百姓的無知」是個中性的事物,是個「現實」。聖人可以施巧計,安定民心,然後使得國家得以運轉而不亂。但政客也可以利用「百姓的無知」,施巧計,撥動民心,使人民憤怒,製造他想要的混亂,獲取個人利益,。(附註)

這就是NCC從去年開始出台所謂「電視新聞報導觀測報告」給我的感覺。(或是以前也有,只是都沒大肆宣布張揚)

看著很多人在為「某某電視台報導某某政治人物比例過重」在那邊叫叫跳跳,好像抓到什麼大證據似的,就覺得,NCC這個無良狙公的巧計,施行的真是甚為聰明。

「大腦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一個」粉專點出了這個「報告」數據背後的漏洞:

假定狀況如下:

A電視台報導韓國瑜50%、蔡英文50%,報導韓國瑜的部分都是攻擊抹黑,報導蔡英文的部分都是吹捧造神。

B電視台,報導韓國瑜80%,蔡英文20%,報導韓國瑜的部分是吹捧造神,報導蔡英文的部分都是攻擊抹黑。

表面看起來,A電視台在無良狙公的巧計下,會讓愚民感到好,B電視台卻會顯得差。但是,實際上,從上面的真實內容來看,A和B電視台哪個比較好?

都不好嘛!

所以知道這個比例有助於釐清電視台的公允度嗎?並沒有。

再來,問個問題,如果有十個人打你,你是要回打十個人,還是只回打一個人?答案當然是打回十個人,不擋住剩下九個人的拳頭,你最後會連回打一個人的力氣都沒了。

同理,在去年大選時的台灣媒體生態下,抹黑韓國瑜的電視台,比起為韓國瑜辯護的電視台比例上是比較多(壹電視、年代、三立、民視、東森等),更別提加上傳統報紙或是有影響力的電子媒體數量,也是黑韓遠勝。

在這種狀況,反方一個媒體抹黑、攻擊一條,總共加起來可能就是十條。

你能要求辯護媒體只選一條來辯護?

真是這樣,這才叫做箝制媒體自由,並且讓新聞環境不公允吧!

所以「單個媒體報導特定人物」的比例,這麼「表面浮泛」的數據到底有什麼意義?

難道三立跟民視報導韓國瑜的那40%會有稱讚韓國瑜的可能?

在這個事件裡面,媒體公正性是「大項目」,「單個媒體報導特定人物」是裡面的其中一個小項目。

即使在分配猴子食物這麼簡單的事上,我們都看出來,大事件裡面不會只包含單一小事件、小項目,更何況在這麼複雜的現在社會下的「媒體公正性」?

但是NCC這個狙公卻想用一個「單一觀測小指標」去替代整個大項目,那麼不去更深入思考這個小指標或是數據背後意義的人,就像是故事裡面的猴子那樣,只配被愚弄,然後讓政客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



附註:因為這個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人心的慾望是無窮的,在一個治理者對多數群眾的狀況下,有時候善於利用群眾的無知,可以讓整個群體有機會度過難關,不會因為群體慾望不能滿足而生動亂,使得狀況更下一層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你真的認識社會契約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