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4日星期五

防疫幽默劇,三選一的尷尬

 


一、彰化報告解讀——幸運兒或是漏網者

彰化抗體檢驗引起軒然大波,在公布報告前,鬧到好像報告裡面會有讓防疫與國安崩潰的數據一樣。結果報告公佈時,卻得到一個,台灣社區很安全的結論。檢測的4841人裡面只有4個有測出中和抗體,僅有萬分之8.3。

所以在數據公布以後,很多人都整個黑人問號:既然是這麼好的數據,之前整個綠營跟政府是在緊張什麼?不但烙人起底葉局長,報告記者會還一度喊卡,又忽然間召開。

這就好像,你老婆要檢查你手機,你跳起身對著她大罵,讓她追著你和你的手機跑,然後在你躲進廁所再走出來後,你就可以讓老婆檢查手機,然後手機裡面真的很清白。

我當然不覺得台大公衛的報告數據造假,但是,政府也無法洗清之前歇斯底里大動作,惹來的疑惑。不是嗎?

所以,我想這中間的差異,或許就差在「怎麼解讀數據」吧

就是,把有抗體者視為幸運兒或是漏網者。

怎麼說?

就拿跟18個確診者密切接觸的362個人裡面有3個人被檢驗出有中和抗體這個數據來說,這是千分之8.3的比例

就是說,如果現在有18個確診者,每一個確診者會有20個密切接觸者,我們假定,用在全國上,這數據更低,就當作每一個確診者會有10個密切接觸者,而根據這份報告,這些密切接觸者,到後來會產生千分之8.3的機率是:『沒被列入確診,但是卻有感染。』

所以國內目前共489個確診,會有4890個密切接觸者,那就會有共40個人,沒列入確診案例,但最後卻會被證實感染過新冠肺炎。

而這40個人,要解讀成幸運兒或是漏網者,在台灣現在的防疫實務上,或許差異不大,但在社會氣氛與觀感上,就會有極大的差異了。

而這中間的差異就在,14天的隔離期滿以後,是不是就等於沒有傳染力了?是,就是恭喜大家,又多了40個幸運兒,如果不是,那就是多了40個漏網者。

40個可以到處散佈病毒的「漏網之魚」。

你能想像惡靈古堡的情節下,有40個漏網者,最後會是什麼結果嗎?這種電影裡面,只有一個漏網者,最後下場幾乎都是人類團滅,全都被感染病毒。

當然,新冠肺炎遠不如殭屍病毒那麼可怕。

但是,把這些人解讀成漏網者,會帶來社區感染隱患,這顯然就會引起極大的社會恐慌。

現在看起來,台灣官方防疫相關人士堅持的邏輯都是:只要隔離14天以後,不管你有沒有做篩檢,你只要沒有大症狀,你就是不會有傳染力。
也因此,那千分之8.3,就是幸運兒,絕不是漏網者。

這個說法的背後邏輯有二:

1.隔離14天以後,沒顯著症狀的帶原者,不具傳染力。

2.傳染能力是會依次遞減,就是說A傳給B,病毒就弱一點,B再傳給C,病毒就再弱一點,因此,不會連鎖傳遞下去,是一種封閉性的傳遞。

我們先不管這邏輯是否正確,站在防疫的角度下,確保報告解讀的方向有利於社會穩定,其實也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而我也不反對這麼做。

不過,每一個選擇,都有它必須承擔的後果就是了。先不談這個,來進入下一個部分。

二、骨牌的倒法是哪一種?

現在我們假設,在A跟B兩個房間內,擺了兩副骨牌陣,每一副骨牌陣各有3萬張骨牌,排列方法完全一樣。

然後小明在早上九點的時候,進入了A房間,推倒A房間中骨牌陣的第一張骨牌,開始骨牌秀。

骨牌秀開始以後,骨牌就以1秒一張的速度,依次倒下。然後小明在九點半的時候,走出A房間,進入B房間,在走出A房間的時候,A房間的骨牌陣總共倒下了1800張。

但是當他走進B房間的時候,B房間的骨牌陣卻已經倒下了18000張。
假定兩個骨牌陣的一切參數都是一樣的,那很顯然,B房間的骨牌陣,是在4點半(300分鐘前)就開始倒下第一張

所以,你雖然晚點(九點半)看到B房間的骨牌陣的骨牌倒下,但是因為數學與推理,你會知道,B房間的骨牌陣是早於A房間內的骨牌陣開始倒下第一張。

為什麼我會在這邊講起骨牌陣的事呢?

因為,按照前面所述,台灣堅持的防疫邏輯,新冠肺炎的傳遞模式,應該是依次倒下的骨牌陣,而不是一竿子打翻一堆骨牌的那種模式。
那這邊就會出現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問題。

美國新冠肺炎現在病例個數已經超過600萬,但是中國的新冠肺炎病例才8萬5千。按照骨牌陣的舉例以及台灣堅持的邏輯!

那美國新冠肺炎豈不是早於中國?只是你慢點走進那個房間,所以你只用「肉眼」看,不計入科學推理的角度,會認為美國新冠肺炎晚於中國發生。

但如果加入推理以及台灣堅持的封閉型病毒傳遞原則,就等於大幅度的「暗示」其實新冠肺炎早就在美國流行。

台灣堅持的邏輯,就是這麼尷尬地在戳著美國老大哥的死穴

三、假定都不是上面兩個

有沒有可能,可以讓台灣防疫邏輯繼續好棒,又不要證明美國新冠早於中國大陸?

也不是沒有,那就是美國人的防疫做得爆爛,在一月初,中國正式證明有新冠肺炎以後至今,美國的確診個數遙遙領先全部國家。

就是說,美國的防疫做得比第三世界國家更爛無數倍的狀況下,那就可能台灣No.1推理繼續正確,然後美國又不適用二的骨牌陣推理法。

那這樣,這個公共衛生防禦力這麼爛的國家,我們還敢進口他們的瘦肉精豬肉?

三個選一個的尷尬,我也只能說無奈了。

最後,我解釋一下我前面說的,為何那40個人,不管是解釋成幸運兒或是漏網者,在台灣現在的防疫實務上,差異不大。

儘管台灣的防疫動作跟其他「先進國家」不大ㄧ樣,但卻取得良好成效的,為什麼?我認為台灣防疫成功的兩個要件,一是戴得住口罩、忍得住隔離,二是健保制度。

對照美國與德國人民對戴口罩與隔離的態度(還上街抗議),就可以知道,台灣的人,自動當成阻絕設備,願意在疫情最嚴峻的那幾個月,無怨無悔地排隊買一天不到一個供貨量的口罩,然後乖乖死命戴著,是疫情可控的最大原因。

再來是健保制度下,台灣的基層醫生像是保母一樣,可以隨時等候病患。就算是普通流感,西醫也只是症狀治療,一切都得靠人體的免疫力。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能給予病患最好的症狀度過期的支持,就會是讓患病者「不知不覺」感染後痊癒的關鍵。

也因此,我不認為台灣政府現在採取的防疫決策是對的,只是誤打誤撞。但是不管是自發下對決策,或是誤打誤撞,成果就是硬道理,所以我說,實務上,你要說那40個人是幸運兒或是漏網者,差異不大。

換個角度,諷刺地說,在前面提到的那些未被確診的感染者,不管是幸運兒或是漏網者,要是能夠穩穩戴得住口罩,反而成為一種活體疫苗,藉著中華文化下,人與人之間必須適度保持距離的禮儀,外加願意乖乖把口罩戴好的服從性。

這些沒被檢查出來的未知感染者,就像是「另類活體疫苗」,散佈適當的病毒數量,讓很多人逐漸變成下一個「未知感染者」,進而有機會產生抗體,也不是壞事。( ̄▽ ̄)"

或許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台灣很多人,到別的國家會被檢測出有感染,但國內卻沒有太多重症與死亡的原因了。

但是,如果台灣的社會不是傳承了儒家思想體系,有極重的尊君敬上,以大我為重的觀念,而是西洋歐美那套,極端注重個人小我,崇尚自由的思維,那不加大篩檢能量,光靠個人高度自制,恐怕就不夠了吧?

#我知道寫得有點難懂
#因為我怕被告
#但是如果靜心體會
#一定能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你真的認識社會契約論嗎?